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沈周复本书画研究——《春云叠嶂》与《秋云叠嶂》真伪考辨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[原文来自:www.11jj.com]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[转载出处:www.11jj.com]

明 沈周 春云叠嶂图 纸本设色 152 2x43 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沈周复本书画研究——《春云叠嶂》与《秋云叠嶂》真伪考辨

文/康耀仁

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挂名沈周的诸多作品,有件《春云叠嶂图》,绢本墨笔。其款题:十日消闲障子成,看君堂上白云生。 有人若问谁持赠,万叠千重是我情。文美赵君,知余老,报拙静远,以汉鼎为赠,用助萧斋日长,焚沉悦性,其惠多矣,文美读书好古,于书画尤萃意焉。因作春云叠嶂报之,愧莫敌施也。弘治新元七夕日,沈周。

此作在康熙年间,被高士奇收藏,并著录于其《江村消夏录》。其题画诗见于《四库全书*列朝诗集》明代五十六丙集第八。近年出版的有关沈周的文集、年表或画集,如《沈周书画集》、《沈周精品集》、单国强《沈周年表》,田洪《沈周现存绘画作品系年》和《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》(注1),均收编此作或题画诗。

有意思的是,榕溪园收藏的《秋云叠嶂图》(以下简称《秋》),也为绢本,规格113.5*57cm。粗略一看,其题画诗词、跋语、行数、格式与《春云叠嶂图》(以下简称《春》)没有两样,但细心品读,会发现两件作品在跋语处有一字之差,北京故宫为“春云叠嶂”,而榕溪园则题为“秋云叠嶂”,各自的题目因此产生。《春》以墨笔展现春山云霭景象;而《秋》却是青绿设色,其群山重叠,青松高耸,高士蹲坐溪岸,眺望云海,一派青山白云红叶树的秋山气象。两者画境、格局、技法相差甚远(见图1)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       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1-1,春云叠嶂图,故宫藏。 图1-2、秋云叠嶂图,榕溪园藏。 图2、《行书五律诗》,疑伪,苏博藏。

按年款所示,弘治新元,沈周已62岁。从现存的作品看,沈周作品的题识,多为自作诗,偶有一诗多题,也必然会出现章法布局异样。作为一个职业画家,这似乎不难理解。而出现上款人,年号,甚至格式的多项重复,就有饽常理,显然其中必有讹诈。但是,《春》本从康熙年间的高士奇收藏、著作,至今深藏故宫,期间出版累累,几乎无人提出异议。而《秋》本却不见任何典籍,也无任何藏印。按照一般思维,《春》既然无人质疑,《秋》本必然是伪迹。果真如此吗?

多种因素证伪《春云叠嶂图》

上 述两件作品,虽然仅是“春”、“秋”一字之差,却体现季节的不同。而这个细节,容易被忽略。因此,首先从款式差异之字入手。古人的创作,很注重季节的实时 性。故找出合乎“春”或“秋”相关的信息,才是问题的关键。所幸的是,两件作品都提供了清晰而重要的时间:七夕日,即七月初七。此时已入秋季,“秋”与 “七夕日”显然完全符合季节逻辑。秋高气爽的季节,好友赵文美持汉鼎相赠,沈周绘制“秋云叠嶂”回报,合情合理。相反,“春”则存在着季节矛盾。因此,撇 开沈周书画技法不说,“春”字就是致命硬伤。

其次,从绘画本身寻找真相。《春》的整体风格,似乎有些米家元素,虽同样横点干皴,但山峦单一,林木呆板,与沈周其他仿米真迹如《西山雨观图》相去甚远。其结构松懈,笔法单薄。撇开仿米部分,其他的绘画元素也与传世的沈周真迹差别太大。于此相似的有某拍卖会的《溪山云霭图》,此卷著录于明清诸多典籍,并多次图片出版。后面有文徵明的嘉靖乙巳年(76岁)的草书长题,从内容、风貌看,的确是文徵明有感而发的题跋真迹,以此判断并非后人拼接而成。此卷印鉴“白石翁”、“启南”与保利拍卖的《花卉卷》的用印相同,《花卉卷》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墨林的数枚藏印。虽然《春》的出版图片清晰度不够,但款式的大致形态和签名特征,却与上述两件作品的款式书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,由此推断这三件属同一人所为。这个书法水平不差,但是,遗憾的是,却完全不符沈周任何时期的书风,更别说62岁的风貌。

笔者近年以书法和印鉴为主要手段,结合绘画元素,对挂名沈周的公私藏品逐一排查比对,发现这个作伪系列,其最大的特征是签名“周”字右肩的唐突内拐(见图2),还有两套相对固定的印鉴(将另文分析)。其伪品甚至进入各大博物馆,主要作品有苏州博物馆的《行书五律诗》,堪萨斯博物馆的《山水册页》,台北故宫的《扁舟思诗图》等,从前者的文徵明题跋和后者项墨林藏印这两个重要信息看,这个作伪系列的活跃期应在嘉靖年间。

有关文徵明收藏沈周的掌故,明代大收藏家詹景凤在《玄览编》卷二有载:太 史(文徵明)曾买得沈启南一山水画,悬于堂,予过称真,太史曰:岂啻真而已,得意笔也。顷以八百文购得,岂不便宜。时予念欲从太史乞去,太史不忍割。既辞 出,至专诸巷,则有人持一幅来鬻,如太史所买者,予以七百购得之,及问鬻太史,亦此人也。间以语太史。太史好胜,卒不服。

如果不是詹景凤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描述,谁也不会相信作为沈周弟子,又是吴门巨眼的文徵明会因鉴定沈周作品而栽跟斗,虽然尚未找到其他资料,但至少《溪山云霭图卷》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证据。

《秋云叠嶂图》的特征

与《春》不同的是,《秋》显示出沈周青绿山水的所有特征,此图呈现两大特征:工笔青绿,云水勾线。

在沈周的山水作品中,设色所占的比例要多于墨笔。但是,青绿设色却很少,其青绿系列,笔法上粗笔和工细有时难于界定,而在设色上浅绛和青绿也有模糊边沿。所以,本文不做明确界定。

偏于工细重彩一类,目前存世的公藏作品屈指可数,有藏于天津博物馆的《青山红树图》、首都博物馆的《桐荫濯足图》,以及北京故宫的《桐阴玩鹤图》(注2)。私藏有曾现身于保利2011秋拍的《秋水泛舟图》(图3),此作有董其昌题跋:“石田先生设色,山仿赵承旨,遂欲过蓝。□瞻珍之。”赵承旨,即赵孟頫。在这个题跋,董其昌一语道破天机,导出沈周青绿山水的来源。赵孟頫的青绿山水,温润、柔和,华丽而不艳俗,上述几件工细青绿作品,我们可以看到..铺底,青绿层层叠加的共同点,确实可见赵孟頫的影子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3、从左至右,1)《桐荫濯足图轴》,首都博物馆藏。 2)《青山红树图》,天津美术馆藏。 3)《桐阴玩鹤图》,故宫博物院藏。 4)《秋水泛舟图》,保利2011秋。 5)《秋云叠嶂图》榕溪园藏。

从整体构图看,将图3所列的四件作品与《秋》搁在一起,会发现这些青绿山水有个共同点,那就是重心上移,上部份量较大,而底部简约。但是《春》 本上下分布均匀,尤其是底部太过于复杂化,这点也与沈周真迹的图式不相符合。

云水勾线是《秋》突出且重要的绘画特征。这个元素,传世的沈周作品少见,但仍然可以找到依据。较为典型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所存的《云水行窝图》。此作极尽夸张的展现沈周的转折、粗细、徐疾等线条技能,大面积的表现云水的变幻莫测。虽然外围的皴、擦、勾三者并用,与《秋》本有所区别,但内部细线的结构和线性,仍然与《秋》有很高的相似度(见图4)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4、《云水行窝图》勾云法,中央美院收藏。

可喜的是,在多件青绿山水作品,我们也看到这个特征。如《桐荫濯足图》,嘉德19期的《青绿山水》。通过比对,发现沈周在这些青绿山水的云水勾勒法,无论结构的疏密安排,行笔的转折轻重,都与《秋》如出一辙(见图5)。

有两件图式接近并与《落花诗》有关的作品,也采用云水勾线,分别是台北王雪艇所藏的《文徵明与落花图并诗卷》和台北故宫的《落花图并诗卷》,勾云流动的形态过于松散,尤其是后者,折笔多处圭角,明显犯了大忌,转笔又太过圆滑,不知如何控制节奏,显示画作者在勾云的理解和把控能力有限,其他元素暂时不论,就此云水法便足可存疑(见图6)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5-1、《秋云叠嶂图》之勾云法。结构疏密分明,从而层次丰富,行笔疾速兼行,真如行云流水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5-2、《桐荫濯足图》,结构行笔接近《秋云叠嶂图》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6、《文徵明与落花图并诗卷》(上)勾云形态松散。《落花图并诗卷》(下)折笔多处圭角,转笔又太过圆滑,均疑伪。

在沈周之前,很少人大面积写意地表现勾线云水。沈周之后,曾影响到文徵明和仇英等吴门画家也参与类似的尝试。文徵明在《万壑争流图》和《听泉图》的泉水用线较为畅快,表现出溪泉潺潺的流动感。仇英的《松下论道》(保利拍卖)的勾云在节奏把握和技法审美基本延续文徵明的上述技法,行笔疾速,但结构平铺。此作的诸多元素,显示这是仇英从周臣转学文徵明的那个阶段完成,难说仇英是受启发于沈周的画技,还是直接得到文徵明的指授。但是仇英的《春山游骑图》,为衬托复杂的山峦,却呈现另外的审美,云的表现比较简要,节奏缓慢而用线从容(见图7)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7-1、文徵明《万壑争流图》(左)和《听泉图》泉水法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7-2、仇英《松下论道》(左)和《春山游骑图》的勾云法。

《秋云叠嶂图》绘画元素剖析

除了这两大重要特征,还有一些具体的绘画元素,他们在不同的方位形成了沈周特有的风貌。沈周的绘画元素大多取法元代,他掌握的所有技能,会根据不同材质、不同题材、不同画面的需求,选择性的融汇其中若干元素重新组成。但是,不管沈周如何适应不同的需求,其自身的绘画习惯,展现的技法形态却有着鲜明的个性符号。因此,画中的所有的细节都不容忽视,理性的分析这些元素,可以感性的加强对《秋》的直观判断。

皴法: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绘画圈,倡导了以书入画的新的文人画模式。这个模式就是“写”画,从而脱离浙派“画”画的旧习,确立了真正属于明代绘画的风貌特征。沈周的皴法,“写”味尤其明显,我称之为线皴,包括长线皴、短线皴两种,相对而言,短线皴侧锋较多,而长线皴则以中锋为主,笔笔见线,中部多有扭曲抖动,这个技法基本来自吴镇的粗头笔法加王蒙的线条形态。

《秋》显然属长线皴法,虽然山峦丘壑着墨不多,又被青绿色所掩,但基本线皴形态清晰可见。类似的技法屡见其他公藏真迹,如上海博物馆的《西山纪游图卷》和《耕读图》、故宫博物院的《南山祝语图》、广州美术馆的《湖山佳胜图》等,虽然或因毛笔、题材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略有差别,但是笔性和线性却符合沈周一贯的特征。(见图8)。

必须提醒的是,从目前存世作品看,如果缺失“写”味,而强化皴擦,多为赝品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8-1、《秋》与《南山祝语图》、《湖山佳胜图》表现的皴法相同。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图9-1、策杖图,59岁,,台北故宫藏。 图9-2、《西山纪游图卷》(上博藏)与《秋》同样用横式苔点

点苔:《秋》本的皴点,呈现横点趋向,通过查找,这个横点,很少存在于沈周的青绿和设色山水系列中。但在表现倪瓒水墨技法时却每每使用,尤其是59岁前后。如台北故宫的《策杖图》,上博的《西山纪游图卷》,还有下面将要谈到的《溪山晚照图》,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。相对而言,《西山纪游图》的长线皴结合横点,与《秋》的组合搭配相近。差别在于,前者纯为水墨,更讲究笔墨情调而偏于写意;而后者因为需要铺色,较为规整(如图9)。

相对于沈周秃笔砸戳的惯用苔点,将倪瓒的横点嫁接于青绿山水,不失为沈周新的尝试。除了《秋》,传世不再有其他作品有类似的表现。

树木:《秋》本近景的林木有多种,最主要有松树、夹叶树。《南山祝语图》的松树结构特征于此相近。因其更为写意,故松针表现较为随性,不若《秋》本规整。但是,在《桐荫濯足图》和《文会图》可以找到这个规整性。另外,夹叶树在沈周作品,也是常用的道具,《秋》最左边的半棵红叶树,与《青山红树图》的树干、红叶几乎完全一样。其中的树梢枯枝的这个细节,一般不为人所留意,正因为如此,才彰显关键。两件作品在枝丫分叉断离的形态,以及逆笔空点的笔法等特点都是惊人的相似(见图10)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10-1、《秋》与《南山祝语图》松树结构形态相近。 图10-2、《秋》与《文会图》(左)的设色钩针相同

..中正拍卖征集沈周字画真迹对比参考

图10-3、《秋》与《青山红树图》(右)夹叶树及其枯枝完全一样。

自媒体 微信号:11jj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
爱八卦,爱爆料。

小编推荐

  1. 1

    宝宝英语儿歌早教启蒙(宝宝早教英文儿歌)

    大家好,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宝宝英语儿歌早教启蒙以下问题,宝宝早教英文儿歌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No.1 It's a small

  2. 2

    深圳前海自贸区官网(深圳前海自贸区到底是什么,我来告诉你们)

    大家好,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深圳前海自贸区官网以下问题,深圳前海自贸区到底是什么,我来告诉你们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

  3. 3

    中国私人银行排名(中国私人银行排名第一)

    大家好,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私人银行排名以下问题,中国私人银行排名第一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 招商银行,管理

  4. 4

    动物科学考研最佳方向(动物科学考研考数学吗)

    大家好,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动物科学考研最佳方向以下问题,动物科学考研考数学吗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动物营养与

  5. 5

    【巷心力 · 治理】崧泽村 |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安全防线

    为深入进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要指示精神,崧泽村党总支周全动员党员干部以上率下,尽心尽力防风险、保平安,由党员干部率领条线干部、网格

  6. 6

    东至:巾帼直播助共富 “她”力量赋能“云”经济

    “友友们,今天给人人介绍一个我们东至的特色美食——米饺!这米饺皮是用的内陆纯籼米粉,里面的馅有豆角、豆干、瘦肉、萝卜、咸菜等,能够

  7. 7

    2025考研院校解析|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考研攻略&新变化

    设计手绘 | 考研快题 | 设计软件 | 考研理论 | 出国留学建筑 | 规划 | 园林 | 环艺 | 工业 | 视传 | 素描 | 美术 | 数媒2025考研集结!今天,四方为同窗们

  8. 8

    纷飞(纷飞原唱)

    大家好,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纷飞以下问题,纷飞原唱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“纷飞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是fēnfēi,

Copyright 2024.依依自媒体,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!